2025年10月16日是第45个世界粮食日,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将2025年全球活动主题确定为:“手拉手共倡多样美食,聚合力同创美好未来”。10月16日所在周是全国粮食安全宣传周,主题是“粮食节约 人人有责”。
世界粮食日的由来可以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为了应对全球陷入严重粮食危机这一问题,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于1973年和1974年相继召开了第一次和第二次粮食会议,旨在唤起全球对粮食和农业生产问题的关注。然而,问题并未得到有效解决,粮食形势反而更加严峻。为了进一步推动全球对粮食问题的重视,1979年11月,联合国粮农组织第20届大会决定,将每年的10月16日(粮农组织成立纪念日)定为“世界粮食日”,并从1981年开始正式实施。
设立世界粮食日的宗旨是唤起全球对粮食和农业生产的关注,促进各国在粮食生产、分配和政策方面的合作,敦促各国采取行动增加粮食生产,与饥饿和营养不良作斗争。如今,每年的世界粮食日都会围绕一个主题开展活动,旨在提高公众对粮食安全和农业发展的认识,推动全球共同努力应对粮食短缺问题。
1991年9月28日,中共中央印发《关于在全国开展爱惜粮食节约粮食活动的通知》(中发电〔1991〕5号),决定自1991年起,每年10月在全国开展爱惜粮食节约粮食宣传周活动,采取多种形式教育引导人民群众爱惜和节约粮食。同日,国务院印发《关于开展爱惜粮食节约粮食宣传周活动的通知》(国发〔1991〕47号),确定每年世界粮食日(10月16日)所在周为全国爱惜粮食节约粮食宣传周(简称全国爱粮节粮宣传周)。近年来,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农业农村部、教育部等多部门联合开展世界粮食日和全国爱粮节粮宣传周活动,通过多种渠道宣传粮食安全的重要意义、我国粮食安全取得的成就、全链条节粮减损的有效做法等,倡导爱粮节粮和健康消费理念。
相关附件: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