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字号产品亮相欧洲 赋予跨山出海更多可能

来源: 柳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   发布日期: 2024-05-20 16:50    |  作者: 区域合作和对外开放科

——柳州市受邀参加中方案例城市与区域代表团访问欧洲

2023年10月23日破晓时分,随着航班的平稳落地,国家发展改革委地区经济司带队的中方案例城市与区域代表团,正式开启了对比利时和斯洛文尼亚为期一周的交流访问活动。

柳州市作为包括杭州、郑州等6个城市在内的“欧盟国际城市与区域合作项目中方案例城市”之一,有幸参加此次出访活动。借此难得机遇,向欧方城市宣传推介一个开放包容、充满活力的中国·柳州。


(图1:柳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桂桂、柳东新区管委会副主任谭建在比利时布鲁塞尔,参加国际城市和区域合作计划IURC年会)

绽放魅力,从零到壹——以“四个一”城市名片,擘画欧方城市眼中的焕新柳州

在比利时和斯洛文尼亚交流访问期间,柳州市代表团以“四个一”的城市名片,与欧方城市发言介绍了柳州风貌,缩进城市间陌生感与距离感,提升交流合作亲切感与氛围感。“四个一”城市名片,即“一朵花、一江水、一辆车、一碗粉”。

三十万洋紫荆香满龙城的“一朵花”,是柳州生态宜居之城的缩影,从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联合国人居范例奖再到建设花园城市,彰显了柳州的生态之美。

实现中国地表水水质三连冠的“一江水”,母亲河—柳江,拥有世界规模最大的城市景观瀑布群和水上音乐喷泉,可谓“百里柳江、百里画廊”,水上摩托世界锦标赛、内河帆船赛等赛事,使柳州成为著名的“水上运动娱乐之都”。

建设国际新能源汽车产业高地的“一辆车”,柳州是中国五大汽车生产基地之一,形成较为完整的汽车产业链,拥有规模以上零部件生产企业超300家,成为全国重要的新能源汽车研发生产基地。

小米粉做成百亿大产业的“一碗粉”,以工业化理念打造柳州螺蛳粉产业,已建成螺蛳粉产业园、螺蛳粉特色小镇、螺蛳粉电商产业园等产业集聚区,“柳州螺蛳粉制作技艺”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品牌价值突破百亿元。同时,“龙城”柳州,与同样有着“龙城”之称的斯洛文尼亚的卢布尔雅那城市,在历史之间的相似渊源,更容易产生交流共鸣。

(图2:柳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桂桂在斯洛文尼亚卢布尔雅那,向欧方城市推介宣传柳州)

主动作为,占领先机——以完善的产业体系、活跃的创新要素、便利的交通区位、一流的营商服务,描绘底蕴十足的实干柳州

产业体系方面,无论是全市千余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国家41个行业大类中涉及34大类的工业门类的产业规模,还是上汽通用五菱、东风柳汽柳钢集团、柳工集团等一批知名企业,抑或是两面针牙膏、金嗓子喉宝、花红药业、柳州螺蛳粉等知名品牌和产品,无不彰显了柳州的产业集聚优势。上汽通用五菱成为全国首个累计产销量达2500万辆的民族品牌单一企业、柳钢集团位居全球钢企50柳工集团装载机国内市场占有率行业第一等骄人成绩,赢得了成员国之间的点赞和好评。新能源、智能装备制造、智能家电、生物医药、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新字号”新兴产业聚链成群、蓄能成势,为城市间交流合作提供了新的方向和可能。

创新要素方面,柳州作为广西首个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也是科创中国试点城市、国家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城市示范、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城市,科技研发投入强度、综合科技进步水平均位居广西前列。全市高新技术企业保有量达800家,建成重点实验室、新型研发机构、院士工作站等产业技术创新平台282个,获批广西首家自治区实验室广西新能源汽车实验室,瞪羚、专精特新工业企业数量稳居广西第一。同时,柳州是国家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城市、首批产教融合试点城市,全市人才总量近百万人,专业技术人才突破23万人,产业工人队伍60万人。这些创新要素提供的保障,成为产业发达兴旺提的动力源泉。

交通区位方面,柳州具有链接国内国际双循环的突出优势,是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和西部陆海新通道重要节点城市。柳州深度对接RCEP规则,积极探索多式联运新通道,中欧班列、铁海联运班列等铁路班列常态化运行,有力提升货物流转速度。与此同时,柳州拥有保税物流中心(B型)、中国(柳州)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国家外经贸商事服务综合改革示范区等众多国家级外贸平台,能够为企业提供高效便捷的外贸服务。

营商服务方面,积极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大力开展“企业服务年”活动,在全国首创“柳州企业日”“柳州工匠日”,在广西率先实现“一证开工”改革,开通招商引资项目落地“绿色通道”,重点产业政务服务实现“全链通办”,有力保障各类市场主体在柳放心投资、安心创业、舒心发展。


(图3:柳州市代表团与欧方代表团交换外事礼品——宝骏、东风汽车模型)


目前,“第三轮中欧区域政策”已于2023年底到期,我市将积极筹备第四轮中欧区域政策中方案例城市的申报,力争将此次交流合作的成果得以接续,进一步推动“柳”字号产品跨山出海,实现高效推进、互利合作、共赢发展。


部门动态

“柳”字号产品亮相欧洲 赋予跨山出海更多可能

来源: 柳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发布时间: 2024-05-20 16:50  作者: 区域合作和对外开放科

——柳州市受邀参加中方案例城市与区域代表团访问欧洲

2023年10月23日破晓时分,随着航班的平稳落地,国家发展改革委地区经济司带队的中方案例城市与区域代表团,正式开启了对比利时和斯洛文尼亚为期一周的交流访问活动。

柳州市作为包括杭州、郑州等6个城市在内的“欧盟国际城市与区域合作项目中方案例城市”之一,有幸参加此次出访活动。借此难得机遇,向欧方城市宣传推介一个开放包容、充满活力的中国·柳州。


(图1:柳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桂桂、柳东新区管委会副主任谭建在比利时布鲁塞尔,参加国际城市和区域合作计划IURC年会)

绽放魅力,从零到壹——以“四个一”城市名片,擘画欧方城市眼中的焕新柳州

在比利时和斯洛文尼亚交流访问期间,柳州市代表团以“四个一”的城市名片,与欧方城市发言介绍了柳州风貌,缩进城市间陌生感与距离感,提升交流合作亲切感与氛围感。“四个一”城市名片,即“一朵花、一江水、一辆车、一碗粉”。

三十万洋紫荆香满龙城的“一朵花”,是柳州生态宜居之城的缩影,从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联合国人居范例奖再到建设花园城市,彰显了柳州的生态之美。

实现中国地表水水质三连冠的“一江水”,母亲河—柳江,拥有世界规模最大的城市景观瀑布群和水上音乐喷泉,可谓“百里柳江、百里画廊”,水上摩托世界锦标赛、内河帆船赛等赛事,使柳州成为著名的“水上运动娱乐之都”。

建设国际新能源汽车产业高地的“一辆车”,柳州是中国五大汽车生产基地之一,形成较为完整的汽车产业链,拥有规模以上零部件生产企业超300家,成为全国重要的新能源汽车研发生产基地。

小米粉做成百亿大产业的“一碗粉”,以工业化理念打造柳州螺蛳粉产业,已建成螺蛳粉产业园、螺蛳粉特色小镇、螺蛳粉电商产业园等产业集聚区,“柳州螺蛳粉制作技艺”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品牌价值突破百亿元。同时,“龙城”柳州,与同样有着“龙城”之称的斯洛文尼亚的卢布尔雅那城市,在历史之间的相似渊源,更容易产生交流共鸣。

(图2:柳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桂桂在斯洛文尼亚卢布尔雅那,向欧方城市推介宣传柳州)

主动作为,占领先机——以完善的产业体系、活跃的创新要素、便利的交通区位、一流的营商服务,描绘底蕴十足的实干柳州

产业体系方面,无论是全市千余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国家41个行业大类中涉及34大类的工业门类的产业规模,还是上汽通用五菱、东风柳汽柳钢集团、柳工集团等一批知名企业,抑或是两面针牙膏、金嗓子喉宝、花红药业、柳州螺蛳粉等知名品牌和产品,无不彰显了柳州的产业集聚优势。上汽通用五菱成为全国首个累计产销量达2500万辆的民族品牌单一企业、柳钢集团位居全球钢企50柳工集团装载机国内市场占有率行业第一等骄人成绩,赢得了成员国之间的点赞和好评。新能源、智能装备制造、智能家电、生物医药、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新字号”新兴产业聚链成群、蓄能成势,为城市间交流合作提供了新的方向和可能。

创新要素方面,柳州作为广西首个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也是科创中国试点城市、国家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城市示范、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城市,科技研发投入强度、综合科技进步水平均位居广西前列。全市高新技术企业保有量达800家,建成重点实验室、新型研发机构、院士工作站等产业技术创新平台282个,获批广西首家自治区实验室广西新能源汽车实验室,瞪羚、专精特新工业企业数量稳居广西第一。同时,柳州是国家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城市、首批产教融合试点城市,全市人才总量近百万人,专业技术人才突破23万人,产业工人队伍60万人。这些创新要素提供的保障,成为产业发达兴旺提的动力源泉。

交通区位方面,柳州具有链接国内国际双循环的突出优势,是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和西部陆海新通道重要节点城市。柳州深度对接RCEP规则,积极探索多式联运新通道,中欧班列、铁海联运班列等铁路班列常态化运行,有力提升货物流转速度。与此同时,柳州拥有保税物流中心(B型)、中国(柳州)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国家外经贸商事服务综合改革示范区等众多国家级外贸平台,能够为企业提供高效便捷的外贸服务。

营商服务方面,积极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大力开展“企业服务年”活动,在全国首创“柳州企业日”“柳州工匠日”,在广西率先实现“一证开工”改革,开通招商引资项目落地“绿色通道”,重点产业政务服务实现“全链通办”,有力保障各类市场主体在柳放心投资、安心创业、舒心发展。


(图3:柳州市代表团与欧方代表团交换外事礼品——宝骏、东风汽车模型)


目前,“第三轮中欧区域政策”已于2023年底到期,我市将积极筹备第四轮中欧区域政策中方案例城市的申报,力争将此次交流合作的成果得以接续,进一步推动“柳”字号产品跨山出海,实现高效推进、互利合作、共赢发展。


访问电脑版 网站帮助
柳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版权所有
主办:柳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电话:0772-2811084
网站标识码:4502000009 技术支持:柳州市信息化建设管理中心 桂ICP备05009280号 桂公网安备 4502020200008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