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州市创新“帮扶式”服务机制 构建全链条全周期行政执法保障体系

来源: 柳州市司法局  |   发布日期: 2025-10-10 15:30   

随意检查、任性检查、行政检查频次过高,检查过多过滥等问题长期困扰企业。530日,司法部在《规范涉企行政执法工作信息》(第10期),以《各地各部门积极探索规范涉企行政检查工作》为题,对全国各地各部门的创新作法进行了宣传推介,其中广西柳州推行“预警式”服务机制,有效破解涉企行政检查“怎么查”的做法入选。

一、突出事前预防,构建合规治理体系,源头降低企业风险

一是多维协同护企合规发展。坚持多部门协同,从全市生态环境、市场监管、交通运输、安全生产等重点领域的近5000件行政处罚案件中,梳理出高频违法行为进行编制整理,联合发布《企业行政合规指南》,向专精特新企业精准投放指南1500余册;定期收集和分析企业反馈信息,了解企业的实际需求和困难,推行“企业点题、监督破题”工作法,建立健全行政执法服务项目服务园区联动机制和行政执法影响营商环境评估机制。二是智慧监督预警规范执法。依托市12345热线数据分类分析,对民生领域、营商环境类问题实施重点监测。通过数据波动研判,每月向投诉量前5名的执法部门发送预警提示函或整改意见书。截至目前,市12345热线服务中心已向执法监督机构推送信息83期,经营主体反映问题信息18期,涉及行政执法领域方面的工单信息3.6万余条。三是打造“AI+法治”新模式。创新打造“惠企惠民政策咨询AI助手”,依托DeepSeek大模型构建“AI+法治”服务新模式,整合可申报惠企事项130项、政策文件791件,实在24小时在线人工智能服务。在涉外法律服务、知识产权保护、线上人民调解、涉企行政检查等领域开发专项服务模块,开创“科技赋能法治”的市域治理新模式,降低企业行政合规成本,推动柳州法治化营商环境指数提升。

二、抓实事中规范,创新执法监督机制,提升监管效能温度

一是推行“包容性”柔性执法机制。全面推行包容审慎柔性执法模式,严格落实轻微违法行为行政免罚制度,制定不予行政强制、不予处罚、减轻处罚、从轻处罚“四张清单”,覆盖36个重点行业领域,推动容错标准与裁量基准相统一;建立容错纠错机制,推动制定《柳州市行政执法行为自我纠错实施办法(试行)》,细化容错纠错情形、标准和程序,建立自我纠正激励机制,鼓励执法人员主动发现问题并及时改正。二是落实涉企检查分级分类制度。实施涉企行政检查‘三分类’法,即以监管行业分类落实“一表通查”,以信用风险分类落实“随机抽查”,以检查效果评估分类落实“重点监管”。按风险等级实施差异化抽查,做到重点领域‘应查尽查’,一般领域‘无事不扰’。推行‘一表通查’,梳理归并行政检查事项,切实减少重复检查。2025年上半年,全市涉企行政检查案件1.84万件,同比下降23%,企业迎检负担显著降低。三是构建三级执法监督体系。打造“市县乡三级全覆盖”执法监督体系试点,推广“柳南经验”,在乡镇司法所设立综合执法调度平台,统一规范执法权力事项。目前,全市10个县区设立专门监督机构,118个乡镇(街道)司法所挂牌成立行政执法协调监督办公室,实现监督体系纵向贯通。20254月,柳州市被列为广西唯一“基层综合行政执法规范化建设试点城市”。

三、强化事后修复,畅通信用重塑通道,助力企业轻装上阵

一是优化行政处罚信用修复服务。以规范涉企行政执法为切入口,建立健全‘标准统一、程序规范、协同高效’的信用修复工作机制。推行‘双审核’机制,由行政处罚部门实施初审,信用主管部门进行专业复审,实现信用监管与行政执法全流程深度融合。推进‘双书同达’创新举措,在送达行政处罚决定书时一并发放信用修复提醒函,引导经营主体主动纠正违法失信行为。强化跨部门、跨区域协同联动,通过数据共享和业务协同系统,将信用修复办理时限压缩至4个工作日内。2025年上半年,市发改部门会同行政执法部门为345家企业修复因行政处罚造成的失信记录1987条,切实解决企业‘多头跑、重复报’问题,助力失信主体高效重塑信用。二是推行帮扶式执法。坚持案结事不了,对行政执法中发现的企业轻微违法行为,将该企业列入帮扶对象名单,以“帮扶通知书”替代“行政检查通知书”,给予企业适度容错改正空间,确保免罚不免责。三是推动法治宣传走深走实。开展“四下基层”“送法进企业”专项行动提供服务导向,大力普及涉企执法法律知识,助力企业发展行稳致远;发布一批行政执法监督典型案例,以案说法,增强企业和公众的法律意识,促进依法行政。


营商信息

柳州市创新“帮扶式”服务机制 构建全链条全周期行政执法保障体系

来源: 柳州市司法局  发布时间: 2025-10-10 15:30 

随意检查、任性检查、行政检查频次过高,检查过多过滥等问题长期困扰企业。530日,司法部在《规范涉企行政执法工作信息》(第10期),以《各地各部门积极探索规范涉企行政检查工作》为题,对全国各地各部门的创新作法进行了宣传推介,其中广西柳州推行“预警式”服务机制,有效破解涉企行政检查“怎么查”的做法入选。

一、突出事前预防,构建合规治理体系,源头降低企业风险

一是多维协同护企合规发展。坚持多部门协同,从全市生态环境、市场监管、交通运输、安全生产等重点领域的近5000件行政处罚案件中,梳理出高频违法行为进行编制整理,联合发布《企业行政合规指南》,向专精特新企业精准投放指南1500余册;定期收集和分析企业反馈信息,了解企业的实际需求和困难,推行“企业点题、监督破题”工作法,建立健全行政执法服务项目服务园区联动机制和行政执法影响营商环境评估机制。二是智慧监督预警规范执法。依托市12345热线数据分类分析,对民生领域、营商环境类问题实施重点监测。通过数据波动研判,每月向投诉量前5名的执法部门发送预警提示函或整改意见书。截至目前,市12345热线服务中心已向执法监督机构推送信息83期,经营主体反映问题信息18期,涉及行政执法领域方面的工单信息3.6万余条。三是打造“AI+法治”新模式。创新打造“惠企惠民政策咨询AI助手”,依托DeepSeek大模型构建“AI+法治”服务新模式,整合可申报惠企事项130项、政策文件791件,实在24小时在线人工智能服务。在涉外法律服务、知识产权保护、线上人民调解、涉企行政检查等领域开发专项服务模块,开创“科技赋能法治”的市域治理新模式,降低企业行政合规成本,推动柳州法治化营商环境指数提升。

二、抓实事中规范,创新执法监督机制,提升监管效能温度

一是推行“包容性”柔性执法机制。全面推行包容审慎柔性执法模式,严格落实轻微违法行为行政免罚制度,制定不予行政强制、不予处罚、减轻处罚、从轻处罚“四张清单”,覆盖36个重点行业领域,推动容错标准与裁量基准相统一;建立容错纠错机制,推动制定《柳州市行政执法行为自我纠错实施办法(试行)》,细化容错纠错情形、标准和程序,建立自我纠正激励机制,鼓励执法人员主动发现问题并及时改正。二是落实涉企检查分级分类制度。实施涉企行政检查‘三分类’法,即以监管行业分类落实“一表通查”,以信用风险分类落实“随机抽查”,以检查效果评估分类落实“重点监管”。按风险等级实施差异化抽查,做到重点领域‘应查尽查’,一般领域‘无事不扰’。推行‘一表通查’,梳理归并行政检查事项,切实减少重复检查。2025年上半年,全市涉企行政检查案件1.84万件,同比下降23%,企业迎检负担显著降低。三是构建三级执法监督体系。打造“市县乡三级全覆盖”执法监督体系试点,推广“柳南经验”,在乡镇司法所设立综合执法调度平台,统一规范执法权力事项。目前,全市10个县区设立专门监督机构,118个乡镇(街道)司法所挂牌成立行政执法协调监督办公室,实现监督体系纵向贯通。20254月,柳州市被列为广西唯一“基层综合行政执法规范化建设试点城市”。

三、强化事后修复,畅通信用重塑通道,助力企业轻装上阵

一是优化行政处罚信用修复服务。以规范涉企行政执法为切入口,建立健全‘标准统一、程序规范、协同高效’的信用修复工作机制。推行‘双审核’机制,由行政处罚部门实施初审,信用主管部门进行专业复审,实现信用监管与行政执法全流程深度融合。推进‘双书同达’创新举措,在送达行政处罚决定书时一并发放信用修复提醒函,引导经营主体主动纠正违法失信行为。强化跨部门、跨区域协同联动,通过数据共享和业务协同系统,将信用修复办理时限压缩至4个工作日内。2025年上半年,市发改部门会同行政执法部门为345家企业修复因行政处罚造成的失信记录1987条,切实解决企业‘多头跑、重复报’问题,助力失信主体高效重塑信用。二是推行帮扶式执法。坚持案结事不了,对行政执法中发现的企业轻微违法行为,将该企业列入帮扶对象名单,以“帮扶通知书”替代“行政检查通知书”,给予企业适度容错改正空间,确保免罚不免责。三是推动法治宣传走深走实。开展“四下基层”“送法进企业”专项行动提供服务导向,大力普及涉企执法法律知识,助力企业发展行稳致远;发布一批行政执法监督典型案例,以案说法,增强企业和公众的法律意识,促进依法行政。


访问电脑版 网站帮助
柳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版权所有
主办:柳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电话:0772-2811084
网站标识码:4502000009 技术支持:柳州市信息化建设管理中心 桂ICP备05009280号 桂公网安备 45020202000080号